本站网址:www.xawxcz.net 简体繁体

文学概论(第七章):文学创作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

一、文化修养

对于作家来说,必要的文化修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作家应该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②应该有较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比较娴熟的技能。③作家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并负载着教育人的使命的文学作品,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④作家还必须具有对文学的特殊爱好

二、作家的独特素质

⑴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经常有创作的欲望鼓动着他。这是作家不同于他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如欧阳修提出“马上、枕上、厕上”说)

⑵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而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

⑶作家对于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

一、文学创作的主体

文学创作主体:是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

具有如下特征:

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德国康德认为审美判断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没有功利目的而能使人感到愉快。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人不会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是依据创作规律来思考。

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过程中,作家浮想联翩,常常是全身心投入到假想的世界之中。

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处于创作过程的作家一方面创造着假想的世界,一方面又深深为这个世界所吸引,并将全部情感投入其中。如刘勰所说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二、文学创作的客体

文学创作客体: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文学创作的客体只能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从三个方面来看:①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②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③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

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创作的主客体是一对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范畴,没有离开主体的客体,也没有离开客体的主体。在文学创作中,二者更是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

情景交融、心目相取——抒情性作品的创作: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是最基本的特征。

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①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并非超然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②客体又并不等于客观存在客体是指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是“自为之物”,即相对于人的某种能力和关注行为才存在的东西。客观存在指一切人以外的事物,是“自在之物”,即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东西。

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

文艺创作心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艺术直觉、艺术灵感、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

一、艺术直觉

克罗齐提出“艺术即直觉”,并以“艺术直觉”的概念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

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的异同

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认知直觉科学直觉):不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而直接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性质和本质规律,所以其结果常常是生活知识或科学发现。

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的区别:

二者的对象不同艺术直觉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认知直觉把握事物内在规律

艺术直觉具有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排斥任何主观色彩

艺术直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而认知直觉的过程则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

马克思:“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

二、艺术灵感

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艺术灵感的特征: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他最早用灵感这一概念来解释文学创作活动。人们对艺术灵感的论述,这种特殊的思维状态,有如下三个特征

突发性。在艺术创作中,灵感的袭来是没有任何先兆的。

陆机《文赋》:“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形象地描述了诗文创作中灵感的突发性。

如郭沫若在创作《地球,我的母亲》的经过时,突然跑到外面倒在路上亲吻大地。

迷狂性 。当作家处于灵感状态时,他的思维就不再是正常的思维了。

如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时,写到高老头之死的那一节,竟然爬到地上大哭起来。

创造性 。指艺术灵感能够使作家的艺术创造力在瞬间中达到一个高峰。

如俄国果戈理在谈到一部喜剧创作时说:“最近一个时期我懒洋洋地保存在脑子里的,连想都不敢想的题材,忽然如此宏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全身都感到战栗。”

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

【答】:⑴相同点: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都是对于文学创作有着重要意义的心理因素,而且它们都具有着神奇的创造力。

不同点(区别):

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完全不受创作主体的控制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创作主体对直觉的运用是有意识的

艺术灵感没有具体的对象,它只是主体心理的一种激活状态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它必须面对一个具体的感性对象才有意义

艺术灵感随机性的,偶然的艺术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直觉作为一种思维能力,一旦产生就不容易失去。

三、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指创作和接受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艺术情感的特征:【通过比较来看艺术情感的独特性】

①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②艺术情感只有愉悦而没有真正的痛苦。③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之间的区别】:

自然情感私人性的,不能够传达出去的。艺术情感有共通性,它能够为人们普遍理解且能够在他人心中激起类似的情感,即引起共鸣。

自然情感有令人愉快的积极情感,也有令人痛苦的消极情感,而艺术情感只有愉悦而没有真正的痛苦,因为艺术情感是人与对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时所产生的情感。

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之间的联系: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没有自然情感也没有什么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文学创作本质是情感宣泄,是情感积累必然导致的结果。没有艺术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情感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始于创作主体对于自己以往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经由再度体验,作家的自然情感也就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情感。所以对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也就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核心。

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经过作家再度体验的情感显现为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乃是作家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所构成的感性形象。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动人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准确地表达了作家的艺术情感。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所表达情感当然不是他在赏月时才有的。

• 苏珊·朗格:“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 对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

• 华兹华斯曾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维戈茨基认为艺术情感是“智慧的情绪”。

韩愈提出“不平则鸣”说。中国最早的一篇诗论文章是《毛诗序》。

• 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艺术情感是起着主导作用

四、艺术想象

艺术想象: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想象的特点(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别):

⑴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的创造活动

⑵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即力图发现某种客观存在的性质和规律;艺术想象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具有突出的主观性

⑶艺术想象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

艺术想象的类型: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作用可分为: 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的复现。被伏尔泰称为“消极想象”。

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作家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其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来。(如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有着人的喜怒哀乐、猴的顽皮急躁、神的神通本领。)

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就是联想,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如比喻、象征、拟人等。

五、艺术理解

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如鲁迅小说创作的目的是揭出国民的病根。

艺术理解与选材:如列夫托尔斯泰《复活》选取妓女被判刑的情节。

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如作家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常思考如何才能合情合理。

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

一、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创作动机的构成:创作动机的构成因素分为两个方面:

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精神活动,个体性的精神需求是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重要的动机因素包括童年经历、精神创伤、阅历见闻。

如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

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文学创作虽然是个体性精神活动,但作家却无不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因而受着社会的制约。文学创作的动机,经常是作家对社会向他发出的某种“召唤”的积极回应。

如古代美刺教化的作用,如对百姓处境的同情

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

⑴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创作手法和技巧是在一定的创作动机的指导下被作家选择和使用的。因而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技巧会导致作家对不同创作手法的选择和使用。(如《红楼梦》表现悲慨伤痛)

⑵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作家的取舍与结构安排,从而对作品的内容构成重要影响。(如商业利益或探索新的叙事方式)

⑶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如游戏的目的或揭露社会的目的)

创作冲动: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心理驱动力,它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因此没有创作冲动也就没有艺术创作。

创作冲动有哪些特征?】:①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②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并且是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③创作冲动具有内指性特征

二、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作家如何判断材料的取舍:①作家往往选择那些最能打动他、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生活材料作为表现对象;②作家都知道一条简单的道理: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③作家的选材还与他具体的创作心境有关系。如心情美好和心情恶劣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

• 艺术构思是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基本阶段有:①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②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③情节的演变发展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包括艺术概括与艺术变形等。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形式。

艺术综合就是对各种材料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如鲁迅说他的小说人物的原型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艺术简化就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勾勒出来,而对于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心理活动极为详细,但对其外貌极为概括。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来。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的情节也是变形的。

艺术传达:是指作家、艺术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某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形式显现出来。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清代郑板桥认为艺术创作:“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透明性、独创性

修改与润色

描述修改与润色的两种情形

提高性的修改润色。指这样一种情况:作品完成后作家大体满意,只是出于精益求精的目的,再加以修改润色,追求完美无缺。

纠谬性的修改润色。指这样一种情况:作家创作出一部作品之后,或是听取了别人的意见,或是出于自己的发现,他觉得作品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做大的改动。 

本文链接:http://xawxcz.net/post/417.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学习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