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xawxcz.net 简体繁体

创世记(第十三章)

【创十三1~2】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和一切所有的,以及罗得,都从埃及上南地去。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

字义批注:

“从埃及上南地去”,迦南一带地方,其地势一般较埃及为高,故用“上”字。

“极多”,指很沉重。前章的饥荒“甚大”(创十二10),与此处的财物“极多”,在原文是同一个字根;表明饥荒与财物都试验我们的信心。因此,这里潜伏着比饥荒(穷乏)更深、更重大的危机。

话中之光:

①.信徒不怕失败跌倒,只怕跌倒了不肯站起来。

②.信徒若不走“上”坡路,就当向“前”走(创十二5),而不可走“下”坡路(创十二10)。

③.人即使能胜过饥饿,但不一定能胜过富足。财富会变成一种“很沉重”的属灵负担,容易叫人只倚靠无定的钱财,而不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提前六17)。

④.一般信徒的毛病是:一旦有了丰裕的物质享受,就忽略了灵性的享受和属灵生命的成长。

 

【创十三3~4】他从南地继续往前行,直到伯特利,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他起初支搭帐棚的地方,也是他先前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呼求耶和华的名。

字义批注:

“直到伯特利”,在神对祂所呼召之人主宰的照顾里,祂不仅在埃及祝福亚伯拉罕并顾惜他的妻子,也把亚伯拉罕带回到起初,到帐棚和祭坛之地,并恢复他呼求主的名(创十三4)。

亚伯拉罕带着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从埃及回到南地,又渐渐迁往伯特利去。他回到了当初的地位。虽然亚伯拉罕在下埃及这件事上软弱了,但他却经历到神保守的恩典。这给我们看见,只要我们是神所呼召的人,不论我们的情形如何,他都会看顾我们。无论我们在高处或跌到低处,他都会喂养我们。神这样作,是要我们快快回头,回到正确的地位,恢复过向神筑坛献祭,并呼求主名的生活。

话中之光:

①.灵命的复苏和信心的复原是“渐渐”的;在召会中照顾软弱失败的人,应当有耐心,不可过度催逼(创三三13)。

②.一个曾经离开神的家(伯特利),在外流荡而经历过属灵饥饿的人(参创十二章),一定会认识神家(召会)的宝贵,必然回来重过召会生活。

③.祷告乃是灵命的呼吸;基督徒若不肯祷告,无异于拒绝呼吸,难怪灵命显得死沉。

④.人在世界(埃及)里最重大的损失,乃是没有了祭坛。

 

【创十三5~6】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那地容纳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家产甚多,使他们不能同住一起。

字义批注:

“罗得”,在此预表同走天路的旅伴。

“家产甚多,使他们不能同住”,这句话给我们看见,召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难处,往往肇因于“财物”。

话中之光:

①.财物常会成为人际关系的难处,世人如此,信徒也不例外;人的心肠若是变得狭窄了,就是再大的地也容纳不下。

②.信徒相处,若心中不能脱除玛门的权势,终必引起结党纷争;你若还不能超脱于财物之上,最好不要和任何人(包括信徒)合伙投资事业,以免迟早惹来不必要的难处。

 

【创十三7】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牧养亚伯兰牲畜的人和牧养罗得牲畜的人起了争执。

字义批注:

“迦南人与比利洗人”,预表不信主的外邦人。

“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预表召会中信徒结党纷争。罗得是被亚伯兰带领的人(创十三1),他理应认识他自己的本分,但他居然纵容手下的牧人与亚伯兰的牧人相争,从这一点就显出他的错来。

“争执”,这也是在神主宰安排下所给亚伯拉罕的另一试验。亚伯拉罕藉着在埃及的经历,学了功课不为自己争,也不为自己选择,只信靠神的照顾(见创十二20)。因此,他让罗得选择所要的地(创十三11)。

话中之光:

①.在那地有外人杂居,但争吵竟发生在自己人中间;许多时候,信徒能与外邦人相安无事,却容不下同是弟兄的信徒。

②.信徒在不信主的外邦人眼前争吵,这是最羞辱主名的事。

③.召会中信徒结党纷争的主要原因,乃因信徒高举带领者过于圣经所记,以致贵重这个,轻看那个,各为其主,各有所属(林前一10~12,三3~4,四6)。

 

【创十三8~9】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弟兄。遍地不都在你面前么?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字义批注:

“你我不可相争”,罗得很可能已经介入牧人的相争,或可能罗得正在向亚伯拉罕抗议或投诉相争的事。

“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亚伯拉罕因着失败下到埃及去,却带着丰富的财富回到迦南地,没想到这些财富给他带来了麻烦。因为他与罗得的财物甚多,那地容不下他们,他的牧人就和罗得的牧人相争,这就成了他的另一试炼。但这一次他没有失败,他得胜了。因为这次他不为自己争夺或拣选,只信靠神的看顾;他没有与罗得相争,反而让罗得选择土地,结果罗得选择了肥美的约但河全平原,就离开他。然而事实上,亚伯拉罕可以先选,这是他的特权,因为他的辈分较高。

话中之光:

①.信徒之间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弟兄。信徒们若真的从心里体会“我们是弟兄”这句话,便没有什么好争执的了。召会最怕的不是撒但的攻击,而是神儿女之间的相争。

②.牧人相争,其实就是“你我”相争;召会中如有结党纷争,身为带领者应对亲近自己的人严加管束,不可借口非我所为,而置身事外。再则,我们若是能够超越过“你的”和“我的”,而变成“我们的”,便没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争了。

③.有爱心的人,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决定事务的依归。放弃“选择权”,乃系最佳和平解决办法。

④.有信心的人总是让别人先作选择,因为他知道神为他选择的,总比人所选择的要好得多;真是认识神的人,宁可失去一切,也不愿失去依靠神。

 

【创十三10】罗得举目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毁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前,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字义批注:

“平原...滋润的”,表征安逸的生活环境。

“所多玛、蛾摩拉”,所多玛指焚烧,蛾摩拉指淹没或一片废墟。这两座城据考古学家证实,位于死海东面及东南面的干旱地,原有很充分的淡水供应,故为多人聚集之地。这两城后因罪大恶极,遭神降大灾祸毁灭(创十九24~25)。

“耶和华毁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前”,暗示有招致神审判的危险。

“如同耶和华的园子”,表征愉悦的生活环境;“也像埃及地”,表示有堕落到世界里去的危险。“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这是形容因有丰沛的淡水供应,故百物滋生繁茂的情形(参结四十七6~12)。

话中之光:

①.人所看为美的,不一定是真正美丽且有益的;撒但在引诱人犯罪堕落之前,往往先引动人“眼目的情欲”(创三6;约壹二16)。

②.信徒的眼目若被安逸和愉悦的景象所吸引,有可能导致堕落到世界里面,最终被神惩治。

③.短视的人,只看外貌来作选择;有远见的人,是看内在的情况和将来的结局。

④.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加六7~8)。

 

【创十三11~12】于是罗得为自己选择约但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并且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字义批注:

“罗得为自己选择”,罗得先自选择而未礼让亚伯拉罕,其错有四:(一)亚伯拉罕比他大(彼前五5);(二)罗得是跟随亚伯拉罕的(创十二4);(三)罗得的产业多是因亚伯拉罕得来的;(四)那地是应许给亚伯啦罕的(创十二7)。罗得的例子,又如新约保罗所说的:“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四10)。

“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直到...”,罗得先是选择肥沃的平原,现在又是选择放弃游牧生活,而改为定居的城市生活;这表明他的信心生活方式,已经有了重大的变化。罗得明知所多玛是罪大恶极之地,却仍渐渐移近居住,终陷自己于受亏损的局面(创十四12,十九15~38)。

话中之光:

①.亚伯拉罕和罗得的区别点在于:一个是寻求属灵的好处,另一个是寻求属世的好处。

②.人往往并不是一下子遽然堕落失败的,而是在不知不觉间,渐渐地接近罪恶的渊薮,慢慢地濒临毁灭的边缘。可惜许多神的儿女被这世界的王和罪恶所掳掠,落在软弱失败中而不自知。

③.神的目标是随着蒙召的人。你若与蒙召的人分离,就是与神的目标分离。罗得绝不该与亚伯拉罕分离,因为神的目标是随着亚伯拉罕。离开了亚伯拉罕,就是离开了神的目标。不仅如此,离开了亚伯拉罕,也就是离开了保护。当亚伯拉罕叫罗得拣选的时候,罗得该说,“叔父,我的拣选就是你,我的拣选就是你的拣选。我不喜欢自己拣选。我的牧人若不听我,我就解雇他们。我绝不离开你。除了你和你的拣选之外,我别无拣选”。但相反的,当亚伯拉罕叫罗得拣选时,他没有多加考虑,就立刻作了拣选,并且离开了。这是他第一次的失败。

 

【创十三13~14】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

字义批注:

“罪大恶极”,根据圣经记载,所多玛人的罪乃在于偏好同性恋行为(创十九4~5),这是违反神的定规(罗一26~27;利十八22)。英文称同性恋者为“所多玛人”(sodomite),就是出于这个典故。

“罗得离别亚伯兰”,这话表明不是亚伯兰与罗得分离,而是罗得离开亚伯兰,或更明白地说,是亚伯兰被罗得离弃。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因着亚伯拉罕在关乎罗得的试验上得胜,神再次向他显现,并向他坚定关于美地的应许(创十二7,十三14~15、17),和关于加增他后裔的应许(创十二2,十三16)。这把亚伯拉罕引进对神经历的高峰,因他搬了帐棚到希伯仑居住,他余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活在与神的交通中(见创十三18)。神这次的显现是由于亚伯拉罕没有为自己争斗或吵闹,反将一切的选择都留给他的弟兄罗得。神这次的显现,加强了亚伯拉罕凭信的生活。从亚伯拉罕这两次受试炼的经历,我们学到一个功课,就是无论在何种景况中,我们不需要为自己争夺什么。如果我们愿意把拣选让给我们的弟兄,神会进来把一切可拣选的都给我们。

亚伯兰的“举目”观看,与“罗得举目看见”(创十三10)前后呼应,但两者不同:亚伯兰是遵照神的指示去看,罗得是随私欲的动机去看;亚伯兰是从东西南北看到神自己,罗得是从全平原看到所多玛(罪恶)。

话中之光:

①.信徒在开头时往错误的方向走错了一步,其结局常常是不知不觉地深陷错误之中。

②.信徒处在罪大恶极的生活环境中,若不小心,非但不能发挥“光和盐”(太五13~16)的功效,反有同流合污的危险。

③.凡我们为着神而蒙受的损失,神必亲自补偿;信徒对世事世物的看法,要以神的话为基准,有属灵的眼光才好。

 

【创十三16~17】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字义批注:

“你的后裔”,亚伯拉罕有两类的子孙:一类是属地的子孙,即肉身的儿女,犹太人,此处以“地上的尘沙”来形容他们;另一类是属天的子孙,即信心的儿女,圣经以“天上的众星”来形容他们(创十五5)。

“地上的尘沙”,天上的星表征亚伯拉罕属天的子孙,就是信心的子孙(加三7、29),而海边的沙和地上的尘沙(创十三16),表征亚伯拉罕属地的子孙,就是肉身的子孙。海边的沙就是沿海的尘沙。这沙与海分开,也被海的波浪所冲刷。海表征外邦列国(赛五七20;启十七15)。历世纪以来,被神用来惩治以色列的外邦列国(珥一4),就像从地中海来的波浪,他们入侵的军队一波一波地上来冲刷以色列这尘沙,所产生的遗民就像海边的沙(亚十二~十四;罗九27~29)。新耶路撒冷是由亚伯拉罕的这两班子孙组成(启二一12、14)。因此,新耶路撒冷将是亚伯拉罕后裔的终极总结。以撒被亚伯拉罕献给神,就繁增成为新耶路撒冷;这乃是神对亚伯拉罕的祝福。

“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神的意思是要亚伯兰凭着信心取得迦南地(书一3)。“东西”加上“南北”(参创十三14),构成十字架;“纵横”,是一竖一横,更是十字架;凡是经过十字架处理的,遍地就都成属灵的产业。

话中之光:

①.基督徒不只眼睛要“看”,并且脚要“走”。

②.我们的信心有多大,便能取用神的应许有多大。

 

【创十三18】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字义批注:

“希伯仑”,是地名,是日后大卫初登王座之地(撒下二4);表征交通与得胜。亚伯兰在那里筑坛,表明他的信心经过试验后,并没有后退,反而更上一层楼。

“幔利”,是人名,他是以实各和亚乃二人的哥哥(创十四13);表征刚强且丰富的生命。

在“橡树那里居住”,表征真实的安息。

“帐棚”与祭“坛”是亚伯兰圣别生活的两项重要标记(创十二7~8)。这是亚伯拉罕向神筑的第三座坛。圣经后来记载,神是在幔利的橡树那里访问亚伯拉罕的。在那次访问中,神不仅向他显现,并且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与他一同坐席。这让我们看见,我们都需要维持与主不断的交通。这交通不是偶然的,也不该时有时无的,而必须是继续不断的。我们很多人有在摩利橡树的经历,但没有在幔利橡树的经历。亚伯拉罕在希伯仑那里,他筑了第三座坛。故此,我们至少都需要筑三座坛,好叫我们可以敬拜神,事奉神,并与神有不断的交通。

话中之光:

①.亚伯兰是先到伯特利,然后才到希伯仑;先有神的家,然后才有生命的交通;先认识基督的身体,然后才有肢体的交通。

②.一个真正蒙神启示,看见什么是基督的身体的人,他自然会认识自己的软弱,深觉不能单独行动,因此就寻求与神众儿女的交通。

③.与神并神的众儿女有甜美的交通(希伯仑),带来更刚强且丰富的生命(幔利);而刚强且丰富的生命,则带进更深的安息(橡树那里居住)。

本文链接:http://xawxcz.net/post/319.html
「凡署名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学习 • 写作